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不同部位外生型肝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术后肝内复发和预后影响

张文华, 陶焠,胡添松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外生型肝癌(PH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术后肝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87例P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膈面PHCC组(膈面组,39例)和脏面PHCC组(脏面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征差异,并分析术后3年肿瘤肝内复发率和术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PHCC肝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膈面组PHCC临床症状出现率64%(25/39),明显高于脏面组PHCC的39%(11/48) (χ2=15.047,P<0.05)。膈面组PHCC肿瘤直径>8 cm、切缘距离≤1 cm、微血管侵犯患者分别有32、17、21例,脏面组PHCC相应为16、6、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4.440,5.228;P<0.05)。术后3年肝内复发率为44%(38/87),死亡率为37%(32/87);肿瘤包膜不完整、切缘距离≤1 cm、微血管侵犯、脏面生长是术后3年肝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13,2.866,3.025,2.534;P<0.05);肿瘤直径>8 cm、包膜不完整、微血管侵犯、脏面生长是PHCC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2.336,2.857,3.044,2.758;P<0.05)。结论:膈面PHCC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早、易早期发现,而脏面PHCC患者发现时往往肿瘤直径较大、且易发生微血管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低。脏面生长患者术后肝内复发高,且术后预后差。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