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WANG Yan, ZHANG Qian, DONG Ming, LI Bing, WANG Shulin,FENG Guoyi,LIANG Qinglong,QI Hong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行距和密度对机采棉株型塑造、高产和优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明确适合冀南棉区机采棉株行距配置的方法.[方法]以'冀棉 803'为试验材料,研究 4 种行距(L1:66 cm、L2:76 cm、L3:86 cm和L4:96 cm)和 3 种密度(D1:45 000株·hm-2、D2:75 000 株·hm-2和D3:105 000 株·hm-2)对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处理相比,L1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长,果枝夹角较小;L2 和L3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短;L4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株高较低,果枝数较少.不同密度处理中,与D1 相比,D2 和D3 处理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增加,果枝长度、果枝节数和吐絮率降低,棉花株型更紧凑.在棉花花铃期,与L2 处理相比,L3 和L4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降低 5.74%和25.36%,透光率分别显著增加 50.00%和 125.00%;与D1 处理相比,D2 和D3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 7.87%和 28.28%,透光率分别降低 25.00%和 50.00%,叶倾角分别降低 8.68%和 13.35%,均达到显著水平.与该区域机采棉常规栽培模式L2D2 相比,L1D2、L1D3 和L2D3 的冠层结构没有显著差异,L3D3 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随着行距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总铃数和产量随之降低,铃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降低,总铃数和产量增加.与L2D2 相比,L1D2、L1D3 和L3D3 的产量分别增加 8.70%、7.97%和 4.38%,但差异不显著.L2 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L1 和L4处理显著增加 3.67%和 4.40%;L4 处理的棉纤维整齐度比L1 和L2 处理显著降低 2.15%和 2.11%.与L2D2 相比,L1D1、L1D2、L4D2 和L4D3 的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L4D1 的棉纤维整齐度显著降低,L4D2 的棉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加.[结论]冀南棉区机采棉兼顾株型和产量的株行距配置 3 个适宜组合为行距 76 cm、密度 75 000 株·hm-2,行距 66 cm、密度 105 000株·hm-2和行距 86 cm、密度 105 000 株·hm-2.
更多
关键词
machine-picked cotton,density,row spacing,plant architecture,yield composi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