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化的多指标记录

Zhongguo kexue(2023)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前对中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还不全面.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C1钻孔为研究5100cal.aBP以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东亚夏季风演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基于放射性碳测年、孢粉和炭屑记录以及磁化率、中值粒径和总磷等指标分析,本文获得以下结果:巢湖西湖区在2080~730cal.aBP期间存在沉积间断,该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多数湖泊中都有发生.研究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3650cal.a BP开始逐渐衰退,到至少730cal.aBP后逐渐被次生松林取代;首次强烈的人类活动和植被破坏出现在大约2520cal.a BP.人类居住地从滨湖湿地(在2520~2080cal.a BP期间)扩展到远离湖泊的高海拔地区(在2080~400cal.a BP期间),再返回滨湖一带以开垦湿地和湖泊(自400cal.a BP之后).夏季风强度自4300cal.a BP以来呈现逐渐衰退的趋势,在5100~3650cal.aBP期间经历了百年尺度的波动.夏季日照的减少、热带辐合带(ITCZ)的南移以及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可能在大范围内控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和区域气候变化.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