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致皮肤炎症的机制研究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索兰索拉唑诱发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小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价小鼠皮肤组织损伤情况;体外实验,通过CCK-8测定10~200 μmol/L兰索拉唑孵育24 h和48 h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的变化,并用10、20、40 μmol/L的兰索拉唑分别孵育HaCaT 24 h、48 h,Western blot检测HaCaT中磷酸化核因子(NF)-κB蛋白(phospho-NF-κBp65,P-p6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蛋白表达量.此外,兰索拉唑及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单独或联合孵育HaCaT 24 h、48 h后,检测HaCaT中P-p65、IL-6和IL-1 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兰索拉唑可造成小鼠皮肤损伤;体外实验发现,兰索拉唑可降低细胞活力,增加P-p65蛋白的表达,介导NF-κB通路激活,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IL-6和IL-1β的表达.PDTC可抑制兰索拉唑介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兰索拉唑可以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继而诱发皮肤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