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Extension
WeChat Mini Program
Use on ChatGLM

不同位置腓骨截骨后踝关节力学改变的有限元分析

宗开洋,郭蕴, 李建成,崔文静, 胡恺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2023)

Cited 0|Views3
No score
Abstract
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高度腓骨截骨后的力学变化及对踝关节的影响,为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选择合适的腓骨截骨位置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10例患者的左下肢CT影像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中位年龄43岁,口腔癌患者4例、右下肢骨折患者6例。基于患者CT扫描原始数据,采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Abaqus等软件构建出包含胫腓骨和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腓骨截骨高度不同分为5组:A组(对照组)为包含完整的胫腓骨和踝关节的骨骼模型,B组~E组(观察组)分别为距离腓骨下端5、7、9和11 cm处向上截取8 cm长腓骨的胫腓骨和踝关节骨骼模型。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14中,对各组模型设置约束及载荷条件,建立分析作业,得出应力分布及变化,采用方差分析、SNK- q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各组模型中胫距关节面、距腓关节面、跟距关节面、胫腓关节面应力变化情况,以及胫骨内部应力变化情况。 结果:A组踝关节受力时各关节面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跟距关节面、胫距关节面、距腓关节面、胫腓关节面,B、C、D、E 4个观察组各关节面应力由大到小分别为胫距关节面、跟距关节面、距腓关节面、胫腓关节面;截骨后胫腓关节面、距腓关节面应力明显减小,胫骨内侧受力大大增加,胫距关节面应力向内移位。5组模型间比较,以及4个观察组踝关节模型各关节面应力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与A组比较,4个观察组中胫距关节面应力和跟距关节面应力均增大(其中以B组的应力最大),距腓关节面应力和胫腓关节面应力均减小(其中以B组的应力最小),而且截骨位置越低应力改变越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观察组各组间两两比较,除了C组与D组的跟距关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随着腓骨截骨位置的降低,踝关节各关节面应力变化均增大。因此,临床上行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等手术时,在保障修复效果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多地保留远端腓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腓骨截骨术后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More
Translated text
Key words
Ankle Joint,Finite element analysis,Osteotomy,Fibula,Biomechanics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