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旭从湿、热、瘀、毒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介绍

任永朋, 华琼,刘彦妍,刘艳芳, 唐桂军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2019)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为特点[1].因血尿酸升高,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呈现过度饱和状态,沉积在肾脏,引起尿酸结晶、小分子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夜尿频及肾小管功能异常等损害,称为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N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8.4%~13.3%,约半数患者伴有显著肾损害,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高发人群,并且有年轻化趋势[3].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慢性肾脏病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4].现代医学对其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以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为主,慢性进展期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为主,不良反应大,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此,寻求一种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佳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