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Electronic Edition) (Electronic Edition)(2021)

引用 0|浏览1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例HIV感染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49岁。病例1存在吸毒、病例2存在男性同性性行为、病例3存在高危性行为等HIV感染高危因素,HIV抗体初筛阳性,蛋白印迹确诊实验均为阳性;病例1和病例4 CD4+ T< 200 cells/μl,处于艾滋病期;4例患者发病前均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4例患者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其中2例为单纯左侧周围性面瘫,1例为右侧周围性面瘫伴眩晕、耳部疼痛,耳周疱疹,1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伴双耳听力下降。3例患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4例均合并血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病例2存在化脓性中耳炎、耳带状疱疹,病例3骨髓穿刺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4骨髓穿刺提示为淋巴瘤白血病。治疗:病例1给予维生素B1和腺苷钴胺治疗;病例2给予腺苷钴胺营养神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病例3入院后癫痫持续,给予地西泮镇静及甘露醇脱水治疗;病例4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营养神经,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白血病,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进行HAART治疗。预后:病例1和病例2面瘫改善,病例3和病例4患者死亡。结论:对于存在高危行为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应加强HIV感染筛查,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