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结膜面入路在上睑联合筋膜鞘技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索辅助结膜面入路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技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辅助结膜面入路(2021年1至12月)或角膜保护板(2020年1至12月)实施的CFS技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辅助结膜面入路和采用角膜保护板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定义为Ⅰ组和Ⅱ组。分别统计2组的手术总时长、暴露CFS所需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43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Ⅰ组25例,男3例,女22例,共计47只眼,年龄(55.1±10.0)岁,上睑下垂量为(5.9±0.9) mm;Ⅱ组18例,男4例,女14例,共计34只眼,年龄(49.9±12.7)岁,上睑下垂量为(5.5±1.2) mm。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上睑下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Ⅰ组暴露CFS所需时间[(15.6±2.8) min vs. (27.3±5.3) min]和手术总时长[(28.3±3.9) min vs. (48.6±8.2) min]均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Ⅰ组的术后消肿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13.5±2.4)d vs. (30.2±4.5)d, P<0.01]。Ⅰ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Ⅱ组[6.38%(3/47)vs. 26.47%(9/34), P<0.05]。Ⅰ组术后满意率高于Ⅱ组[88.00%(22/25)vs. 55.56%(10/18), P<0.05]。 结论:采用辅助结膜面入路分离技术有利于提高重度上睑下垂患者CFS分离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lepharoptosis,Severe ptosis,Auxiliary conjunctival approach,Conjoint fascial sheath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