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印度洋中脊轴部形态及其两侧沉降速率变化探讨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

Wang Hao, Tan Pingchuan,Ruan Aiguo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将西南印度洋中脊(11.88°E—66.75°E)分为 6 个区域,按不同区域分析洋脊轴部形态及其两侧基底沉降曲线的变化,由此探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岩浆活动及其受热点影响的机制.结果显示:① 对于整个西南印度洋中脊,轴部隆起占 13.38%,轴部裂谷占82.8%,平坦过渡形占 3.82%,其中 19°E,36°E,41.2°E,43.7°E,50.4°E和 64.5°E等处为较集中的洋脊轴部隆起;②埃里克辛普森—英多姆转换断层之间的区域(39.4°E—45.77°E)显示出异常浅的轴部裂谷和异常小且南北不对称的基底沉降速率,这表明埃里克辛普森—英多姆转换断层之间的区域是热点对洋中脊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域,南侧较北侧异常小的基底沉降速率表明热点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热点岩浆从洋中脊南部向上流动到岩石圈底部,然后与岩石圈发生相互作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