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石基质中马铃薯疮痂病防治后可培养菌群的变化分析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索微型薯疮痂病防治后蛭石基质中可培养微生物类群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对防治后的蛭石基质中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利用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对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进行快速鉴定.结果表明,DW2处理的表现较好,防治效果为56.93%,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约为8.15×107 CFU·g-1,细菌类群约占80.53%,含有假单胞菌属、金黄杆菌属等4个属;放线菌类群约占19.40%,含有链霉菌属、考克氏菌属等4个属;真菌类群约占0.08%,含有青霉属和镰孢菌属2个属.清水对照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约为9.19×107 CFU·g 1,细菌类群约占74.13%,含有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等6个属;放线菌类群约占25.25%,含有链霉菌属、微杆菌属等4个属;真菌类群占0.62%,含有轮枝孢属、枝顶孢属等6个属.以上结果为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和发生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