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及年级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了解中国青少年生活目标感的现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云南共选取1 627名四至九年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青少年目标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分层回归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 不同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70,3.62,2.82,13.67,13.81,P值均<0.01),不同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生活目标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4,4.27,7.50,9.39,P值均<0.01).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38,P<0.01).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青少年生活目标感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9,t=-5.93,P<0.01),年级在生活目标感和抑郁症状之间起调节作用(β=-0.34,t=-7.54,P<0.01).简单斜率结果显示,小学组(四至六年级)、初中组(七至九年级)抑郁水平均随生活目标感提高而降低(β值分别为-0.19,-0.53;t值分别为-5.93,-16.15;P值均<0.01),其中初中组降低的幅度更大.结论 青少年生活目标感可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年级调节了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相对于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初中生生活目标感的提高对抑郁症状的保护作用更突出.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