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机制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基因及分析相关的生物学通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51例样本(转移性嗜铬细胞瘤11例,对照组40例)的RNA表达谱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分析识别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最为相关的模块。提取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的模块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接着,以基因显著性(GS)>0.4;成员之间相关性(MM)>0.6为阈值对模块基因进行初步筛选。为了防止过拟合,Lasso回归算法对初步鉴定的基因进一步筛选。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数据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通过对数据集进行WGCNA分析,共获得24个基因模块,其中浅蓝色基因模块与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相关性最高( r=0.65),共包含218个基因。GO分析结果提示模块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分子等生物学功能;KEGG分析提示模块基因主要集中在"Wn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浅蓝色模块初步筛选,得到候选关键基因77个。通过Lasso回归算法进一步分析,鉴定出2个关键基因,即IRX3、KCNG3。ROC曲线结果提示IRX3、KCNG3在数据集中AUC值分别为0.897、0.878。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与嗜铬细胞瘤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IRX3、KCNG3,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heochromocytoma,Bioinformatics,Key gene,Machine learn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