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发嗜酸细胞性膀胱炎一例

李钊, 白岩,赵景润,叶静, 刘大亮, 郭隽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 (Electronic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患者男性,15岁,因腹痛伴呕吐10余天,加重1天于2021年7月9日入院。既往"阑尾炎"病史1年余,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于2021年6月2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呕吐,腹痛为右侧腹部阵发性绞痛,无其他部位放射,与进食排便无相关,伴频繁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混有宿食,酸臭明显,伴腹泻,每日排黄色稀水样便6~8次,无鲜血及脓液,于当地诊所按"阑尾炎、胃肠炎"输液治疗数天,症状无好转,逐于2021年7月1日就诊于我院急诊。血液分析:白细胞10.45×109/L(正常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6×109/L,淋巴细胞2.35×109/L,单核细胞0.71×109/L,嗜碱性粒细胞0.06×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33×109/L(正常值0.02~0.52×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2.7%(正常值0.4~8.0%),红细胞计数5.19×109/L,血小板计数305×109/L,血红蛋白141 g/L,C反应蛋白3.05 mg/L,红细胞沉降率2 mm/1 h。生化全项:尿酸472 μmol/L(正常值208~506 μmol/L),余无异常。同日CT检查:胃窦、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回肠末段、升结肠及右半横结肠肠壁增厚、水肿,呈分层样表现(图1A~1E),腹腔少量积液,并见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图1F)。连续7天予以输注头孢曲松及止痛药等治疗,腹痛稍缓解,仍有间断恶心、呕吐,每日排黄色稍成形便2~3次。1天前患者进食海鲜后出现剧烈腹痛,为持续性钝痛,恶心、呕吐较前频繁,同时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蛋黄色,沫稍多,为求诊治,于2021年7月9日以"腹痛"收入我院消化科。血液分析:白细胞17.58×109/L,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23×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5.4%,中性粒细胞7.82×109/L。生化全项:尿酸533 μmol/L,IgE 1427 IU/mL(正常值1.31~165.3 IU/mL)。尿液及沉渣分析:尿液呈淡黄色,轻度浑浊,尿微量白蛋白0.15 g/L。2021年7月9日CT检查:胃窦、十二指肠大致同前,空肠、回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肠壁增厚程度及范围较前进展,腹腔积液较前增多,右侧胸腔新发少量积液;膀胱壁增厚较前进展。2021年7月12日完善骨髓穿刺骨髓像:粒系增生活跃,原粒未见,中、晚粒、杆状核比值偏低,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可见33%嗜酸性粒细胞,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21年7月12日胃肠镜提示:胃窦、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回肠末段、升结肠及横结肠黏膜明显肿胀,管腔狭窄,表面散在充血红肿、糜烂(图2)。病理回报:胃窦黏液型黏膜慢性炎(++),活动性(+),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固有膜纤维组织增生;十二指肠降段,小肠绒毛萎缩,可见潘氏腺,固有层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图3)。膀胱镜及病理结果:镜下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病理组织学检查示黏膜层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混有少许淋巴细胞、浆细胞。过敏源检测对鸡肉、鸡蛋、蘑菇、小麦、鳕鱼等呈阳性。结合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合并膀胱炎。给予泼尼松40 mg,qd,晨起顿服2周,然后每周减5 mg至停药,余继续予以抑酸、补液、调节肠道菌群及营养支持治疗,嘱患者暂避免进食大豆、小麦、蛋、奶、花生、坚果及鱼类等食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