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翻压绿肥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的化肥减施潜力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翻压绿肥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小麦产量稳定性以及地力贡献的影响,为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高效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了12年的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F)以及翻压绿肥后化肥分别减量0%、10%、20%、30%、40%、100%.根据历年小麦产量,计算累积增产率、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不同施肥长期趋势产量;计算累积土壤地力贡献率以及不同处理累积肥料贡献率.[结果]随着试验年限延长,除减施100%化肥处理外,各翻压绿肥处理肥料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处理间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无显著差异,2020年均达到60%左右.不施肥处理(CK)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不断下降,从2009年的57.41%下降至2020年的34.24%.翻压绿肥基础上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12年平均产量高于100%化肥处理(CF).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化肥减量40%以内,小麦产量变异系数随着化肥减施量的升高而不断升高,产量可持续指数则不断下降.化肥减量40%处理的小麦产量于第9年开始低于CF处理.化肥减施量(x)与小麦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0.292x2+11.917x+6667.34,达到理论最高产量的化肥减施比例为20.4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影响株高、穗长、小穗数以及穗粒数影响产量.[结论]在翻压绿肥30000 kg/hm2基础上,将农民习惯化肥施用量减少20%~30%,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维持长期高产趋势,还可以提升土壤地力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因而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