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垂钓对鲫幼鱼易钓性和能量代谢及个性的影响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先捕后放是一种重要的鱼类资源保护策略和渔业管理手段.经历先捕后放的被钓鱼类个体的生理与行为会发生变化.当这些个体再次面对人工垂钓诱饵时,可能会呈现更加谨慎的摄饵或鱼钩回避行为.为考察重复垂钓对鱼类易钓性、能量代谢和个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鲤科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3±0.1)℃水温条件下对垂钓组和对照组进行3次的能量代谢(标准代谢率,SMR;最大代谢,MMR)和个性(勇敢性、活跃性)测定.其中,垂钓组需进行垂钓实验,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垂钓操作.研究发现:(1)重复垂钓显著降低鲫幼鱼的垂钓率,但明显增加单尾平均垂钓时间和整体死亡率.(2)重复垂钓降低鲫幼鱼的体重、肥满度、SMR、MMR、代谢空间(AS)和相对代谢空间(FAS),但整体上不影响勇敢性和活跃性.(3)在测定Ⅰ中,高易钓性个体的体长和开阔区运动时间比大于低易钓性个体,但前者的肥满度小于后者.然而,在测定Ⅱ和Ⅲ中,高易钓性个体的形态参数、能量代谢、个性(勇敢性和活跃性)与低易钓性个体并无差异.研究表明:重复垂钓明显降低鲫幼鱼的易钓性,并且种内个体易钓性的变化方向不尽相同;重复垂钓对鲫幼鱼的形态和有氧代谢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可能降低了其用于运动、生长和消化等生理功能的代谢潜能.
更多
关键词
juvenile crucian carp,angl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