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的预后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雪圆,冯超,冯津萍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预后特点,并分析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衰病因将入选者分为ICM组及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然后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主要或次要终点事件对ICM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收集入选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或因心衰再入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事件为心原性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ICM组和NICM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CM患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271例,男186例(68.6%),年龄66.0(56.0,75.0)岁,其中ICM组135例,NICM组136例。与NICM组比较,ICM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体重指数更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者占比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更大,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NICM组比较,ICM组患者无主要终点事件生存率(Log-rank P=0.009)和无次要终点事件生存率(Log-rank P=0.037)更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是ICM患者发生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与NICM患者比较,ICM患者的预后更差,TG/HDL-C比值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是ICM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eart failure,Prognosis,Risk factors,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