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淄博地区中生代雪野序列岩体成岩成矿机制

Journal of Geology(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山东莱芜—淄博地区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超基性-基性-中性-中偏碱性-酸性岩类侵入杂岩,并伴有碳酸岩脉、云母岩脉等超基性脉岩,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脉岩主要为中生代雪野序列岩体.该区NE、SN、NW向(包括NNW向)断裂发育,其中不乏分划性断裂,不仅将该区分割成凸起与凹陷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同时控制了岩体、地层和矿产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岩控矿性.莱芜—淄博地区位于鲁西华北板块稳定区,自中侏罗世开始,中国东部岩石圈快速减薄,地幔物质迅速隆升,沂沭断裂带剧烈活动,鲁西隆起开始复活,上地幔岩浆沿深大断裂附近的构造薄弱带上侵,流体多呈高碱性或酸性,富含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幔源C-H-O流体对稀土元素的溶解度很高,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逐渐溶解稀土元素,即从围岩中萃取了成矿物质.断裂构造、岩体接触带构造及围岩的层间滑动带和层间破碎带等被活化,进而成为热流体运移之通道和场所,为成矿物质的进一步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矿空间.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富集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和空间,流体运载的成矿物质在酸碱平衡打破后于有利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该区中生代燕山晚期沂南序列岩体(碳酸岩脉、云母岩脉等)和磷、稀土等矿(化)体皆属幔源流体分异演化后不同阶段的产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