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影响

张浩然, 晋铭,徐红党, 张恒硕, 孙一,李雪,林洪启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2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45~75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张口度≥3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1):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15~0.35 mg/kg,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对拍打肩膀无反应时调整为维持剂量:R组瑞马唑仑0.15~0.30 mg·kg -1·h -1,P组丙泊酚2.0~4.0 mg·kg -1·h -1。2组术中维持BIS值45~5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 1)、气管插管后即刻(T 2)和气管插管后30 min时(T 3),记录所有血管的灌注血管比例(APPV)、所有血管的灌注血管密度(APVD)、小血管的灌注血管比例(SPPV)和小血管的灌注血管密度(SPVD)。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与T 1时比较,P组T 3时APPV、SPPV和APVD降低( P<0.05),T 2时APPV、SPPV、APVD和SP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T 2和T 3时APPV、SPPV、APVD和SP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P组T 3时SPPV降低( P<0.01)。 结论:相对于丙泊酚而言,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enzodiazepines,Propofol,Microcirculation,Coronary artery bypass, off-pump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