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次间冰期以来黄河下游冲洪积物释光年代及其古气候意义

wf(2022)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黄河下游沿岸黄土中沉积的冲洪积物,记录了当时水文和气候变化过程.目前对于黄河流域冲洪积事件的判别和水文重建研究多集中于中游和上游,下游地区冲洪积物研究较少.在鲁中山地北麓和黄河下游南岸之间的黄土沉积中,普遍保存着典型的冲洪积物,选择4个代表性剖面的10个释光样品(小章庄剖面约635 cm厚,采集4个释光样品;直东峪剖面约4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九龙峪剖面约29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陶峪村剖面约3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采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或钾长石红外后红外释光测年法(pIR200IR290)进行释光年代学研究,释光测年结果与野外地层顺序基本一致.根据冲洪积层沉积时代划分为间冰期(248~196ka、110~73ka)沉积、冰期-间冰期转换时期(177~94 ka、142~94 ka)沉积和冰期(26~18 ka)沉积,表明强降水事件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期过渡的气候转换期多发,特别是110~94ka时段内.研究结果与中国各地多种载体所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相互佐证,进一步说明研究区水文、气候变化过程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本研究补充了黄河下游地区冲洪积物年代学数据,不仅有利于揭示区域环境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同时为区域综合开发、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