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石子旸, 王玥, 施晴, 王硕, 张慕晨,沈容, 赫洋,裘惠玲,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wf(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检测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23~77岁)。8例(32%)首发症状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13例(45%)病变累及附件区(含卵巢、输卵管),其中9例为单侧受累。21例(70%)存在多结外受累,22例(73%)Ann Arbor分期Ⅲ~Ⅳ期,8例(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22例(7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1例(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30例患者中,11例(37%)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30例均可评估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25/3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7%,5年总生存(OS)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2分与较差的OS相关( P=0.048)。30例患者中,原发7例(23%),继发23例(77%)。继发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者比例均高于原发患者(均 P<0.001),但二者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261、0.671)。16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MYD88、KMT2D、TP53、CARD11、CCND3和GNA13突变率均>20%,其中TP53突变与患者较差的PFS和OS相关( P值分别为0.012、0.002)。 结论:女性生殖系统D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DLBCL,原发和继发患者生存预后相似,PIM1、MYD88、TP53基因高频突变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