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张雯双, 王玲,郎昭, 闫东,郭安忆, 程克斌, 李凯,黄朋举, 程晓光,刘亚军

cnki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定量CT(QCT)和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CSE-MRI)对社区人群椎旁肌肉脂肪含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对117名社区志愿者进行腰椎QCT和CSE-MRI扫描。选取L2椎体下终板层面,分别测量竖脊肌和腰大肌的CT脂肪百分数(CTFF)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绘制直方图观察CTFF和PDFF的分布,绘制相关性散点图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计算CTFF和PDFF测量值间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探讨CTFF和PDFF之间的一致性。同一肌肉CTFF和PDFF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竖脊肌、腰大肌的CTFF与PDFF测量值呈正相关(r=0.939,P<0.001;r=0.899,P<0.001)。Bland-Altman分析示竖脊肌、腰大肌CTFF与PDFF测量结果之间均具有较高一致性,差值均数分别为0.05%、0.06%。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显示竖脊肌、腰大肌CTFF与PDFF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21、-0.406,P=0.830、0.690)。结论:QCT和CSE-MRI对椎旁肌肉脂肪百分数的定量测量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和较好的一致性,QCT可用于评价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未来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