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固定治疗椎动脉变异的疗效评估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search(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估采用寰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固定治疗椎动脉变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取枢椎关节面下螺钉行寰枢椎后路固定的椎动脉变异患者17例.术前通过CT二维重建在冠矢轴三个平面上确定螺钉轨迹,测量最狭窄处的直径.随后根据轨迹确定螺钉进针点.在矢状位测量螺钉轨迹长度和头倾角度.在轴位测量内倾角度,同时测量峡部长度作为峡部螺钉轨迹的长度.结果 关节面下螺钉轨迹处的最小直径为(5.5±0.9)mm,显著高于椎弓根最小直径(P<0.05).进针点距离寰枢椎关节面的距离为(2.7±0.4)mm.距离椎管内壁距离为(3.4±0.3)mm.螺钉轨迹头倾角度为(7.4±2.5)°,内倾角度为(12.2±2.1)°.关节面下螺钉轨迹长度为(20.4±2.4)mm,峡部螺钉轨迹长度为(16.9±2.6)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进行寰枢椎固定时,对于因椎动脉变异导致枢椎椎弓根狭窄而不适合接受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可作为替代方案.术前CT重建测量有助于安全有效地植入螺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