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联合多序列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价值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自由呼吸径向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序列(Star VIBE)和读出方向分段采样技术(Resolve)-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进行肺部成像,探讨其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 病理确诊肺内结节或肿块50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分为2组观察,A组为常规序列组,即传统MRI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及T1WI-FS、T2加权成像(T2WI)及T2WI-FS、增强扫描;B组为新技术序列组,在A组序列基础上,增加Star VIBE、Resolve-DWI;2组图像观察时间间隔为2周,由2名高年资MRI医师采用5分类法进行评价和诊断,分析2组方法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确诊NSCLC行免疫治疗的病例,治疗后3周期行MRI检查,分为2组进行数据分析,C组为治疗有效组,D组为治疗无效组,分析IVIM数据指标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MRI检查主要序列包括T1WI、T2WI及T2WI-FS、Star Vibe、Resolve-DWI、IVIM,其中IVIM设定0、40、60、100、150、200、500、800、1000、2000共10个b值.结果 肺内占位50例,恶性肿瘤38例(肺癌35例、转移瘤3例),良性病变12例.经过分析,A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76、0.58、0.82,B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90、0.83、0.92,B组高于A组,且2组间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的20例,C组13例,D组7例.C组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f、D*值免疫治疗前分别为(1.08±0.21)×10-3 mm2/s、(45±14)%、(28±12)×10-3 mm2/s,治疗后分别为(1.31±0.20)×10-3 mm2/s、(63±24)%、(44±17)×10-3 mm2/s,经过统计分析,2组治疗前后ADC、f、D*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数值高于治疗前.C组D值治疗前(1.18±0.63)×10-3 mm2/s,治疗后(1.53±0.76)×10-3 mm2/s,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IVIM-DWI参数ADC、f、D*、D值治疗前分别为(0.91±0.16)×10-3 mm2/s、(53±13)%、(33±11)×10-3 mm2/s、(0.89±0.20)×10-3 mm2/s,治疗后分别为(0.91±0.14)×10-3 mm2/s、(53±15)%、(32±9)×10-3 mm2/s、(0.86±0.19)×10-3 mm2/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3.0 T MRI的Star VIBE和Resolve-DWI技术联合IVIM等多序列成像能够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肺内占位性病变影像征象细节的显示和病变定性诊断地准确性,IVIM技术参数ADC、f、D*值能够较好的评价肿瘤微观层面对免疫治疗的效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