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2022)

引用 0|浏览2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2003-202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政策、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天津市农村户籍居民死亡资料.采用SPSS 19.0计算道路交通伤害的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位年龄、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率、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采用SAS 9.2统计软件,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计算构成比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 4.3.1软件分析死亡率、中位年龄和DALY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3-2020年,天津农村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从2003年的23.61/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1.42/10万(AAPC=-4.56%,P<0.01),标化死亡率从23.86/10 万下降到 9.65/10 万(AAPC=-5.65%,P<0.01);死亡中位年龄从 40.22 岁上升到 59.00 岁(AAPC=2.36%,P<0.01).男性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水平每年均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粗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4.85%和-4.01%,P<0.01).除≥60岁组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P<0.05),以15~29岁组下降幅度最大(AAPC=-9.47%).农村道路交通伤害的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4.99%),YLL率呈下降趋势(APC=-6.48%),YLD率呈上升趋势(AAPC=2.45%),YLL占DALY的比例从90.95%下降到71.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道路交通弱势群体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4.93%、-6.51%和-5.93%,P<0.01),中位年龄从40.47岁上升至64.00岁(AAPC=2.74%,P<0.01);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DALY率和中位年龄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农村居民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已有较大程度下降.今后还应对农村地区的男性、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结合农村特点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疾病负担.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