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和2020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夏季年际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22)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根据2016年和2020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动物大面站调查数据,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非参数方差分析(PERMANOVA)研究了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的多时间尺度(年际、昼夜)变化及空间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和2020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48种,2年共同种为33种.根据经度、纬度、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的聚类分析,将2年夏季站位分为3组:2016年夏季近海站位(I组)、2020年夏季近岸站位(II组)、2020年夏季近海站位(III组).不同组别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引起年际变化的主要贡献种为拿卡箭虫(3.95%)、短尾类溞状幼体(3.19%)、双生水母(3.14%).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昼夜差异,2016年的浮游动物昼间丰度(69.73 ind.·m-3)大于夜间(42.73 ind.·m-3),而2020年昼间丰度(32.16 ind.·m-3)小于夜间(182.89 ind.·m-3).PERMANOVA分析表明,年、栖息地及其交互作用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2个年份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CCA1轴和CCA2轴分别解释了优势种累计方差的88.6%和7.2%,CCA1主要反映了优势种夏季年际变化的差异,CCA2主要反映了夏季近岸和近海的空间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