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HIV/AIDS患者发生AIDS和非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2022)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描述HIV/AIDS患者开始ART后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并构建两种死亡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分析2004-2019年就诊于广州某医院的HIV/AIDS患者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累积发生函数法估计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基于自助法估计两者率比及95%CI.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HIV/AIDS患者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利用时依ROC曲线、校准图、Brier得分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应用十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验证,最后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结果 16 452例HIV/AIDS患者共发生404例死亡,其中AIDS相关死亡194例.非AIDS相关与AIDS相关死亡率比在1~10年随访期间呈增加趋势,并从第7年开始率比大于1,且有统计学意义.HIV/AIDS患者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死亡模型共同预测因子包括年龄、感染HIV途径、结核病病史、临床症状种类数、CD4细胞计数、贫血程度、初始ART方案;而性别、白细胞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仅是前者预测因子,血小板水平是后者预测因子.AIDS相关死亡预测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AUC(t)值较理想,第1年达0.89,校准曲线和Brier得分均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十折交叉验证结果也表明模型预测性能较稳定.结论 2004-2019年广州市HIV/AIDS患者开始ART后死因构成比有所变化,尤其在随访中后期非AIDS相关死亡占比更大.在目前相关预测模型不足的背景下,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不同死因高危患者的参考工具,同时也为决策者制定疾病管理计划等提供理论佐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