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拉拉矿田红泥坡铜矿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Journal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变质岩中,主要由高品位脉状矿石和低品位纹层状矿石组成.岩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发育两期黑云母.围岩中的黑云母(Ⅰ)FeO)T(~20.515%)和TiO2(~2.801%)含量较高,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29~550℃(~538℃),与区域变质温度一致;常与磁铁矿等铁氧化物共生,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脉状矿石中黑云母(Ⅱ)的MgO(~14.841%)含量较高,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347~436℃(~411℃),具有中—高温特征;Ⅳ(Cl)和Ⅳ(F)值的范围分别为-4.95~-5.13和1.00~1.03,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结合前人发表的热液脉中流体包裹体特征,本次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含挥发分特征,据此推测Cu呈易溶卤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脉状矿石中黄铜矿等硫化物形成时间晚于黑云母(Ⅱ),表明成矿过程中温度、氧逸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本次研究推测流体混合伴随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如fo2和T降低)是导致成矿元素沉淀的主要机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