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2)

引用 0|浏览14
暂无评分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慢性上消化道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但一般无其他器质性疾病[1].根据症状和进餐的关系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2].有研究表明,FD发病率为8%~23%,约占消化内科门诊疾病的1/2[3].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不足、内脏物质敏感性异常、大脑与胃肠相互作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及身体应激心理因素等方面[4].故临床多采取促进肠蠕动、调整胃酸分泌、消除焦虑抑郁、抗Hp感染等治疗方法.中医学将其归属为"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病位在脾胃,与肝有关,多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治以疏肝、健脾、理气为主.本文将近年来中西医防治FD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