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生态护坡坡面植被分布特征

Journal of Hydroecology(2021)

引用 2|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防洪、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考虑,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大多数采用生态护坡结构,达到了稳定航道兼顾生态保护的目的,但工程运行后期的坡面植被并没有呈现出预想状态.为探究施工后的坡面植被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于2019年5月(洪水来临前)和10月(洪水淹没后)开展了2次系统调查,选定9个生态护坡样地,每个样地内按坡面高程划分3个高程区域(护坡下缘、中间高程、护坡上缘).结果表明,坡面植被多呈斑块化,尤其是生态护坡下缘区域.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77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种类数较多.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数相近,分别为36种和34种.不同高程区域,生态护坡植被种类差异明显,生态护坡下缘区域,以双穗雀稗、蒌蒿、水蓼等为主,生态护坡上缘区域以芦苇、狗牙根、牛鞭草等为主.洪水淹没前后植物优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淹没后,低高程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很多样地优势种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下降或消失.筛选植物和滞留土壤是生态护坡成功的关键,建议优先选用狗牙根、牛鞭草、双穗雀稗和芦苇等耐水淹且根系发达的植物.与生态护坡砖型护坡相比,钢丝网格型护坡缝隙复杂、数量多、微生境复杂度更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