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山区HIV-1毒株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22)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收集丽水市2020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共147例,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HIVDB在线分析治疗前耐药突变及耐药水平;计算两两序列间基因距离(genetic distance,GD),确定最佳GD阈值,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统计学方法采用χ 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成功得到134条 pol基因序列,共发现9种亚型,以CRF08_BC (34.33%,46/134),CRF01_AE (29.85%,40/134)和CRF07_BC (23.88%,32/134)为主,年龄、户籍地、教育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亚型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现19个样本存在耐药,治疗前人群耐药率为14.18%(19/134)。以GD阈值为1.2%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图,形成15个分子簇(簇内患者数2~29例),入网率49.25%(66/134),入网病例以男性(75.76%,50/66)、异性性传播(81.82%,54/66)和感染CRF08_BC(50.00%,33/66)为主。发现一个包含29个病例(其中2例暗娼)的CRF08_BC较大分子簇(平均度值22.7),簇内病例集中在S县,平均年龄57.21岁,异性性传播为主(96.55%, 28/29),包括7例耐药病例,簇内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与云南流行株的关联性最高。 结论:浙西南山区(丽水市)HIV-1亚型多元,治疗前耐药达到较高水平,发现特定区域存在以老年嫖客为聚集特征的分子传播簇,急需制定和实施精准干预策略,遏制HIV的传播。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Subtype,Molecular transmission network,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HIV-1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