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控制不佳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2022)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明确血压控制不佳是否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4年起从上海5家社区卫生中心纳入年龄≥18岁未诊断DPN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在基线纳入和随访结束时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检查结果,并在随访结束时接受神经病理性疼痛问卷评估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根据痛性DPN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比较非DPN组、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及随访时临床资料,分析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舒张压)、随访(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随访和基线时血压差值的差异,并采用 χ2检验比较血压控制不佳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血压控制良好组(<130/80 mmHg)痛性DPN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与痛性DPN之间的关系。 结果:最终纳入315例T2DM患者,随访(5.06±1.14)年,将患者分为非DPN组152例、痛性DPN组74例和无痛性DPN组89例。与非DPN组患者相比,痛性DPN组和无痛性DPN组患者基线的年龄、腰围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痛性DPN组患者基线时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非DPN组患者( P<0.05)。痛性DPN组患者随访时的收缩压( P=0.030)和舒张压( P=0.007)明显高于无痛性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患者132例,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30例,基线血压控制不佳组痛性DPN的发生率49.24%(65/132)高于基线血压控制良好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校正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他降压药及二甲双胍后,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与痛性DPN相关(OR=17.921,95%CI为1.497~214.593)。 结论:血压控制不佳为T2DM患者痛性DPN的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Blood pressure,Diabetes mellitus, type 2,Risk facto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