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2022)

引用 0|浏览2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为规范社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选取北京市西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6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合并基础疾病、CHA 2DS 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和口服抗凝治疗情况等。统计分析不同卒中风险分层的抗凝治疗现状以及影响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 结果:16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具有抗凝指征,总体抗凝治疗率为53.4%(86/161),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的使用率分别为64.0%(55/86)、26.7%(23/86)和9.3%(8/86)。卒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占85.4%(140/164),从未接受抗凝治疗者占30.0%(42/140),抗血小板治疗率为29.3%(41/140),未使用任何抗栓药物者占17.1%(24/140)。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在性别、年龄、首诊症状及合并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定性访谈显示患者未启动或坚持抗凝治疗的原因包括自行转复或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15例)、出现抗凝药物不良反应(7例)、自行停药(10例)、担心出血(3例)等。 结论: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卒中高危人群占比高,而整体抗凝治疗率仍较低,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启动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并加强患者抗凝治疗的连续性管理和依从性管理。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Anticoagulation therapy,Questionnair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