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变化与土壤营养化学计量的关系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0)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究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与土壤微生物和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热河谷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和稀树灌草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分析久树和铁刀木2种人工纯林与以虾子花为主要植被类型的稀树灌草丛的土壤化学性质、酶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群落中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在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蛋白酶、脲酶、细菌和真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群落的根系与非根系中放线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种群落根系土壤酸性磷酸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人工恢复植物群落还是稀树灌草丛,根系土壤的活性都较非根系土壤活性高;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缓效钾、速效钾和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只有蛋白酶与3种微生物呈负相关,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是缓效钾,其次是有效磷、有机质和酸性磷酸酶.[结论]通过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红河干热河谷林地的群落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相较于稀树灌草丛群落,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营养物质能获得更高效的利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结构得到改善,亦为揭示干热河谷的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