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时长和淹没高度对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氮素去除的影响

Water Saving Irrigation(2022)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提高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对氮素的去除率,通过室内土柱(高1000 mm,直径200 mm的有机玻璃柱,出水管向上抬升用以形成不同淹没高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运行时长(6、12、18、24、30 d)及不同淹没高度(0、250、500 mm)的氮素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 d内,系统的渗透性能随运行时长增加而增加,渗透系数从0.44 mm/min增加到了0.98 mm/min;系统填料中的黏粒(<0.002 mm)含量随时长增加向下迁移并富集在填料中部(250 mm);NH4+-N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变化较小,平均去除率为93.60%,NO3--N和TN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4.45%和71.01%,COD的去除率随运行时长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变化范围为59.56%~73.85%;淹没区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对NO3--N、TN和COD的去除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TN、NO3--N和COD的最大去除率对应的淹没高度分别为250、500、250 mm.系统在30 d的运行时长内氮素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并未随运行时长的增加而下降;增设淹没区能提高NO3--N、TN和COD去除效率.综合考虑雨水生物系统对氮素的去除,推荐最佳淹没高度为250 mm.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