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施氮量对干旱年探墒沟播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21)

引用 3|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明确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抗旱稳产效应,于2018-2019年(干旱年型)在山西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探墒沟播、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与不同施氮量(150 kg·hm-2、210 kg· hm-2)对土壤水分、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 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和宽幅条播提高了旱地小麦越冬、拔节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了总耗水量10~19 mm,增加了花后5~35 d千粒重、穗长、小穗数和可孕小穗占比,提高了穗数5%~17%、穗粒数2%~6%、千粒重5%~8%,显著提高了产量12%~31%、水分利用效率9% ~ 25%,尤其探墒沟播;施氮量150 kg·hm-2较210 kg·hm-2,降低了播种-开花期土壤耗水量,显著提高了花后土壤耗水量,显著提高了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和宽幅条播耗水的增产量达30~ 46 kg·hm-2·mm-1,施氮量150 kg· hm-2较210 kg· hm-2耗水的增产量为25~45 kg·hm-2·mm-1.总之,干旱年型,旱地麦田采用探墒沟播,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至拔节期,减少生育前期耗水,增加生育中后期耗水;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蘖数,进而提高穗数,优化穗部性状,实现增产增效,且配施氮肥150 kg· hm-2效果更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