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多肋藻在中国海域的适生分布特征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基于大型经济海藻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开发具有潜力的新栽培物种是海藻栽培产业健康多样化发展的保障.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但并非我国本土物种.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多肋藻在我国的适生情况,并探究不同因子对多肋藻孢子体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开展多肋藻栽培提供支撑.结果 表明,当正则化参数为1,训练集与测试集比值为70:30时,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基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对模型的贡献率,筛选出8项用于多肋藻适生预测模型的构建,其中温度与光强对多肋藻自然分布的影响最大,在光强不低于4μmol/(m2·s),月均温度不低于7℃,多肋藻的适生概率较高.模型显示,多肋藻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黄渤海,约占该海域面积的11.32%,其中8.08%为边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中适生区和高适生区分别占1.33%和1.91‰主要位于辽东湾.表明辽东湾、大连沿海以及山东半岛沿海是多肋藻引种栽培的适宜海域.但辽东湾部分区域的高适生性也预示高入侵风险性,若开展人工栽培,应加强生态安全性方面的评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