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界鹿井铀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机制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位于南岭成矿带南西部的鹿井矿床是华南热液型铀矿的典型代表.为查明其成矿流体来源、性质与演化以及成矿机制,开展了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萤石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不同阶段石英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可划分为(I)粗晶石英+黄铁矿±绿泥石±绢云母、(II)沥青铀矿+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暗灰色微晶石英、(III)紫黑色萤石+肉红色方解石+灰色微晶石英+赤铁矿+铀石±黄铁矿和(IV)梳状石英+浅色萤石+白色方解石四个阶段;其中阶段II和III代表成矿主阶段.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捕获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而晚阶段仅见水溶液包裹体.早、主、晚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依次为186~317、169~236、149~189℃,盐度依次为9.9~12.9、6.3~9.9、4.5~7.0 wt%NaCleqv.成矿流体自早阶段至晚阶段逐渐由中低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演化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期间由压力降低引发的流体沸腾作用是重要的成矿机制.H-O同位素数据表明,初始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过程伴随着大气降水的持续加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