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ZHANG Zhonghua,HU Gang,LIU Libin, CHENG Anyun, HU Cong, WU Yangyang,NI Jian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2)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多年来强烈的人为干扰导致我国西南喀斯特原生森林丧失殆尽并呈现植被灌丛化,甚至石漠化现象.贵州普定县残存的片段化喀斯特次生林是黔中地区北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可作为监测该区域植被结构和动态的样本.在普定县天龙山建立2 hm2(200 m×100 m)森林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每木调查,分析了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 表明,样地内有木本植物独立个体14,025株,隶属于34科55属66种.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壳斗科、胡桃科和樟科.在区系成分上,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2.7%,而热带区系成分占40.0%,温带成分多于热带成分.稀有种有21种,占总种数的31.82%.重要值≥1的物种共有13种,贡献了88.81%的重要值,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是窄叶石栎(Lithocarpus confinis)、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仅为5.12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表明群落更新良好.部分优势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明显的聚集性,这可能与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有关.对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开展长期监测研究,将有助于掌握亚热带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构建的机制.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