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早期负重的并发症风险:2年随访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21)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主张早期下地康复和负重.经皮加压钢板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新的内固定方法,可以早期下地和负重,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骨不连和头坏死等并发症风险并没有增加.目的:探讨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后是否可早期负重以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0例,按内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45例.空心加压螺钉组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晚期下地负重;经皮加压钢板组以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逐渐负重.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失败、头坏死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并发症与年龄、性别、病程、骨折类型、Pauwel角和内固定方法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空心加压螺钉组内固定失败5例、不愈合6例、头坏死6例,总体并发症17例;经皮加压钢板组头坏死5例,无内固定失败和不愈合,总体并发症5例;经皮加压钢板组内固定失败、不愈合和总体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0.021,0.006);空心加压螺钉组头坏死发生时间较经皮加压钢板组早;末次随访两组头坏死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48);②术后6,12个月经皮加压钢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1),但术后24个月和末次随访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4,0.28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固定方法是唯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并发症风险因素,经皮加压钢板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空心加压螺钉组降低了73.9%(OR=0.261,P=0.034);④提示与股骨颈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有关的影响因素是内固定器性能本身,而不是术后早期负重;具有可靠稳定性、而且具有滑动加压性能的内固定器才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