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生长、免疫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