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源于唇形科植物的畲药品种特点分析

张婴芝,童应鹏,刘赛, 樊川江,李佳豪

World Chinese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源于唇形科植物的畲药(简称唇形科畲药)的品种特点,探讨其特殊功效对后期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信息分析,获取唇形科畲药的药用部位、多民族交叉使用,尤其是其相对于中药的差异性功效等信息,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典型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作用靶点的相关疾病进行聚类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而分析畲药差异性功效的科学性.结果:共获得25个唇形科畲药品种,其中19个以全草入药,是最主要的入药部位;与39个少数民族药存在交叉使用情况,其中与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壮族、彝族等民族药的交叉使用频率较高;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唇形科畲药主要用于在外感时令病、创伤、妇科病、疮疡病、小儿杂病、瘟疫等.益母草是典型的中、畲药交叉使用品种,畲医认为益母草具有治疗感冒腹痛和产后月内口渴等疾病,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唇形科畲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差异性功效的记载,对后期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但是其整体研究水平还相对落后,后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差异性功效的药效学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研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