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15岁以下人群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2009-2019年15岁以下人群流感病原学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9年涪陵区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获得的15岁以下人群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结果.结果 女性ILI病毒分离阳性率(14.53%)和男性阳性率(13.74%)无统计学意义(x2=0.98,P>0.05);初中生阳性率最高(23.94%),其次是小学生(19.69%)、幼儿园儿童(17.10%),散居儿童最低(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82,P<0.05);各学龄段儿童之间流感病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71,P<0.05);ILI病毒检测阳性率的季节规律呈单、双峰交替出现,2010年、2014年、2015年流行高峰出现在夏季,其余年份流行高峰均在冬春季;主要病原学类型为季H3(36.63%)、B型Victoria系(28.60%)、新甲H1 (27.98%)、B型Yamagata系(6.44%),流感病毒阳性率与ILI病例数变化趋势相关(rs=0.312,P<0.05);ILI发病后采样时间、采样后送检时间对标本阳性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涪陵区15岁以下人群流感流行处于上升趋势,流行高峰时间处于动态变化,近年来主要在冬春季;初中生和小学生ILI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学龄前儿童,提示冬春季要加强中小学校学生流感防控工作.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