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状芽孢杆菌属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关联性分析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21)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法对肠道菌群变化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开展关联性分析.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ICU病房内随机选取10例NEC病例及6例对照进行肠道菌群的16S rRNA宏基因组物种多样性分析,并对51例NEC患儿及其对照粪便样本和相应的环境样本开展梭菌属的分离与培养.结果 病例组的组内样本离散程度小于对照组,样本物种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在梭菌属的分离培养中,病例组梭菌属总体检出率为43.14%(22/51),丁酸梭菌检出率最高(19.61%,10/51),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5.85,P = 0.015 58);全部的梭菌属菌株均未携带A,B和E型神经毒素基因.结论 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肠道菌群丰度与梭菌属的丰度变化可能与NEC患儿的肠道内环境状态密切相关;梭菌属特别是丁酸梭菌可能与NEC发生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