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风险预测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Health(2021)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之相应的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产后出血和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律产检并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或其他妊娠风险的低风险初产妇600例,年龄18~34岁.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500 mL)的300例为病例组,同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小于300 mL的30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低风险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和新生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10 min)、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100 g)均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95%CI:1.02~1.18)、1.05(95%CI:1.01~1.09)、1.07(95%CI:1.03~1.12)、1.44(95%CI:1.01~2.05)、1.12(95%CI:1.06~1.19),分娩前血红蛋白(/10 g/L)为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值为0.65(95%CI:0.56~0.76).利用上述回归模型预测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列线图,显示预测模型C-index为0.71(95%CI:0.67~0.75).结论 年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和新生儿体重为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前血红蛋白为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