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7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21)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前列腺癌( PCa )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通过雄激素剥夺治疗可以实现一定时期的临床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最终仍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RPC)〔1〕.研究发现,CRPC发展的机制包括雄激素受体( AR)的过度表达,AR配体结合域( LBD)中的功能获得性突变,肾上腺及肿瘤内雄激素合成, AR 辅激活因子的表达和功能改变, AR的异常翻译后修饰,以及缺乏LBD的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 AR-Vs)的产生〔2〕.基于CRPC的这些进展机制,已经开发了几种新型药物用于CRPC的治疗并且显示出对总体存活率( OS )的明显改善,其中包括醋酸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然而,20% ~40%的患者对这些药物没有反应,即原发性耐药,而几乎所有最初表现出有效的患者最终都会获得继发性耐药〔3〕.现已提出了这些药物的几种耐药机制,其中一种机制是由于AR转录物的交替剪接,导致截短的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 AR-V ) 7 蛋白的产生〔4,5〕.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CRPC )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AR-V7 mRNA或蛋白的检测与其对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的耐药性有关〔6~9〕.而Antonarakis等〔10〕在他们的研究中还发现,基于紫杉烷的化疗的反应率显示AR-V7阳性与阴性 mCRPC 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共同论证了AR-V7可作为mCRPC背景中潜在的治疗选择性生物标志物.此外,由于高AR-V7表达是CRPC最常见的特征之一,因此靶向该受体变体被认为是治疗该疾病的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因此,近年来抗AR-V7分子的CRPC治疗的探索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拟就AR-V7 在前列腺癌中的标志物作用及靶向应用作一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