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基因变异差异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1)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甲状腺癌与良性结节的基因变异差异,在分子层面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87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以及81例癌旁正常甲状腺样本的DNA和RNA,根据B超和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结果将样本分为癌组织和可疑良性结节.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突变位点476个,累计突变基因40个,主要包括驱动基因、DNA损伤修复基因、免疫相关基因、染色体重塑相关基因和激素相关基因等.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框移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和无义突变.甲状腺癌的基因变异特征与可疑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中BRAF、ZNF717、TERT、GGT1、CHEK2、OTUD4、RET蛋白激酶域的突变占比和基因融合的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可疑良性结节,而且RET蛋白激酶域突变和GGT1突变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检出融合类型14例,包括CCDC6-RET、NCOA4-RET、ETV6-NTRK3和TPM3-NTRK1共4种融合类型.结论:甲状腺癌的基因变异特征与可疑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虽然癌组织和可疑良性结节在部分基因的突变占比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癌组织中BRAF、TERT、ZNF717、GGT1、CHEK2、OTUD4、RET、PI3K/Akt通路、AMPK通路相关基因以及融合基因的突变占比均显著高于可疑良性结节,上述变异基因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分子水平方面有效的区分恶性甲状腺结节和良性甲状腺结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