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剥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内界膜(ILM)剥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前膜(ERM)发生的有效性和对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纳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RRD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成功复位者,共114例(114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分为ILM剥除组和无ILM剥除组.所有受检者行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眼内填充,视网膜成功复位者均于玻切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术前及玻璃体切割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至末次随访.比较两组间视力和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包括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连续性,是否存在黄斑水肿及视网膜下液(SRF).结果术后114只眼中ERM形成者19只眼,占16.7%.94.7%ERM形成者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术后3、6、12个月,组间ERM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M形成和未发生ERM者logMAR BCVA分别为(0.59±0.31、0.3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5).两组间CRT、EZ、ELM连续性、黄斑水肿和SRF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 ILM剥除可有效预防 RRD 术后 ERM发生,且对视力和视网膜微结构改变无影响.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