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临床价值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ial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究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开腹手术确诊发生肠坏死患者15例、无肠坏死患者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继发肠坏死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P<0.0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WBC、D-二聚体预测肠坏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60、0.700,具有一定预测准确性;两项联合AUC为0.852,预测准确性较高.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WBC为15.47×109个/mL,D-二聚体为3.96μg/mL.该点预测盼灵敏度、特异度:WBC为66.7%、75.7%,D-二聚体为86.7%、54.1%,两项联合为86.7%、78.4%,提示两项联合可提高预测能力.结论:对于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当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SIRS时,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WBC>15.47×109个/L、D-二聚体水平>3.96 μg/mL亦可作为辅助性预测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