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激光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试点研究

Ophthalmology in China(202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激光睫状体成形术(low dose trans-scleral cycloplasty,LDCP)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后前房深度和房角参数的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患者12例15眼,年龄(54.7±14.1)岁.方法 LDCP是采用较少激光点数(能量1200~2000 mw,持续时间2 s)、仅对2个钟点范围睫状体光凝而达到睫状体重塑、松解睫状环阻滞的一种方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 500,AOD500)、小梁网-虹膜夹角500(trabecular iris angle 500,TIA500)、最大睫状突厚度(CBTmax)、小梁睫状突夹角(TCA)、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5眼平均激光治疗点数为(13.3±2.3)(9~16个点).治疗前眼压中位数(范围)为26.6(7.3~60.0)mmHg,治疗后1 周为10.6(6.1~53.9)mmHg(Z=-2.726,P=0.006).治疗前抗青光眼药数量中位数(范围)为3(0~5)种,治疗后1周为0(0~3)种(Z=-3.078,P=0.002).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显示平均中央前房深度、AOD500和TIA500分别由治疗前的(1.44±0.48)mm、0.00(0~0.19)mm、0.00(0~20.1)°,增加至治疗后1 周的(1.66±0.34)mm、0.04(0~0.28)mm、4.63(0~28.5)°(P均<0.05);平均CBTmax和TCA分别由治疗前的(0.98±0.12)mm和(55.7±16.8)°,增加至治疗后1 周的(1.05±0.09)mm和(66.8±17.3)°(P=0.060,0.004);13眼(86.7%)周边前房深度(Van Herick法)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眼在治疗后1个月内因不同原因行白内障手术,未行二次手术治疗的7眼治疗后3个月的中位数眼压和平均前房深度分别为15.5 mmHg和1.73 mm.结论 LDCP可明显加深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和周边前房,具有良好的即时降眼压效应,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该治疗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