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扫描时间对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诊断及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2021)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 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给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相比传统X线检查,其累积辐射量增加,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的 研究CBCT扫描时间对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诊断及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因阻生齿拔除需求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22~36岁患者30例,采用NewTom?5G的18?s?eco(扫描时间2.4?s)、24?s?Enhanced(标准模式,扫描时间4.8?s)两种模式拍摄CBCT,以右侧下颌第三磨牙(48)距下颌神经管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垂直距离(n=30)及右侧上颌第三磨牙(18)距上颌窦窦底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n=20)为测量指标,比较两种模式的准确性、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及空间分辨率.另采用CatPhan?600模体的CTP528模块,仅改变扫描时间,测量NewTom?5G的空间分辨率及模体所受辐射量.结果 两种模式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距下颌神经管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垂直距离(P=0.738)及两组右侧上颌第三磨牙距离上颌窦窦底最近的牙根根尖距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P=0.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s?eco模式的辐射量(DLP1,CTDIvol1)是24?s?Enhanced模式(DLP2,CTDIvol2)的一半[DLP1?vs?DLP2:(24.78±4.86)?mGy·cm?vs?(50.34±10.08)?mGy·cm;CTDIvol1?vs CTDIvol2:(2.75±0.54)?mGy?vs?(5.56±1.16)?mGy.P均<0.001].结论 18?s?eco模式和24?s?Enhanced模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前者辐射量约为后者的一半,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对于阻生第三磨牙可使用18?s?eco模式拍摄CBCT,以减少扫描时间及患者所受辐射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